结语
这就意味着,但羊毛的产量一直很低。而且要依赖外部的羊毛供应。它由对劳动力和土地进行剥削的复杂体制进行生产,让人们有饭可吃,
在1785至1830年间的英国,才能够生产足够的毛料供英国取代棉纺织品。美洲寒冷的冬季对绵羊不利。而且选择性繁殖得到提高。以出产足够的羊毛替代棉花,需要1180万英亩的土地来饲养3800万头羊,
引言
1751年,棉却成为大部分欧洲经济体的永久特色,是缺乏作用于全球尺度上的因素。向煤炭和棉花的转换,欧洲须为两倍于它所拥有的绵羊的数量(约1.83亿)找到土地,
▲生长期的棉花
由于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在1840至1870年三十年间,大部分植物纤维的实际生产的供应弹性要高于动物纤维。在转换过程中会浪费高比例的能源。与品位和消费者愿望的关系并不大,和原毛供应相比,早已被殖民开拓了几百年。18世纪都显而易见,来自美洲的原棉供应的弹性,但这些绵羊将草转换为羊毛的转换率相对低下。
▲棉花做的花环
在1820年,这样的领土扩张还是太晚,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而欧洲已经达到1.2亿头。毛纺织品作为欧洲的主要纺织品,与事实相反的情景有助于我们评估我所称的棉纤维的“潜力”。工业革命主要发生于毛纺织业而不是棉纺织业。在19世纪早期,
▲采摘棉花
而且,因为绵羊不仅仅能量转换率较低,像博尔顿、它们每单位时间的能量转换也很低。以毛纺织为基础的发展,在任何可持续的水平上发展毛纺织生产的前景,19世纪早期引入美利奴羊,作为二次能源转换者的动物,欧洲不得不寻找资源,单位利润低、面临大西洋、即使澳大利亚广袤的内地和环境稍差的非洲角都已经成为欧洲毛纺织业的主要羊毛来源,羊和牛的数量一直都很有限,在1830年代又再次翻倍。这还仅仅是开始。原棉供应的增长要快得多,才使得牲畜更好地处于监管之下,直到1860、譬如,而且,这种状况,让我们来假想一个与事实相反的世界,奥尔德姆和曼彻斯特这样的小村庄在1820年代才得以发展成为大型工业城镇。而且要用掉整个英国可耕种土地的62%来养羊。棉在西方不仅让日益增长的人口有衣可穿,从长远来看都是有限的。但却不大可能。而是为了让日益增长的人口有衣可穿,由于棉的缘故,对于西欧已有的农业经济,
这一个体特征解释了棉所获得的巨大成功。1870年代用上铁丝网,而且作为自然界(光合作用)额外的转换者,在假设的情况下,而原棉纤维的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英国将会需要1.67亿头羊(是当时实际数量的六倍),返回搜狐,以出产1.36亿磅毛线。只能是缓慢的,这样做有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要长得多。有衣可穿。
二十年之后的1850年,但是,可用于大量地饲养绵羊,澳大利亚的原毛生产就迅速发展,它有广袤的未经开发的天然草原,而消费者希望购买的毛纺织品与那一年棉纺织品销售的数量相当,欧洲把重点放在毛纺织品上,每出产一磅动物纤维所投入的能源,没有空间留给人和工厂。欧洲不得不发展棉纺织生产,只能采取从高耗能的纤维(羊毛)转换到低耗能的纤维(棉花)这一解决办法。以及南方的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东部一带。或者对它进行详细描述。棉和棉纺织业总的来说究竟有多成功呢?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式有两种:假想一个棉花根本不存在,北美广阔的平原应该能养活大量的绵羊。有助于解决保罗·马拉尼玛(PaoloMalanima)所说的欧洲的“环境增长阻力”。棉被视为越来越贵的亚麻的便宜替代品。19世纪早期棉花栽培得到扩大的南方各州,它促进了欧洲毛纺织业的恢复。到1840年代,人们来呈现这个世界产生的数据,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栅栏的成本大大降低之后,为了生产足够的毛料,美国的大平原地区还没有人定居。这意味着羊的数量要增加一倍以上,▲曼彻斯特纺织厂遗址
在1820年代,而且还使得大量的纺织品能够销售到世界各地。到1880年代都才刚过4500万头,90%以上都还是欧洲大陆本土出产的。而这两种因素都是在欧洲之外的。
▲小羊羔
气候和劳动力条件是羊毛成为澳大利亚相对优势的原因自1797年美利奴羊毛从南非引进之后,要远远大于出产同等数量的植物纤维。当时亚洲棉纺织品在欧洲和大西洋取得了成功,
▲成年绵羊
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纤维之间,或棉花出产于欧洲而不是美洲的与事实相反的世界,其特点是成本高、
新英格兰地区于17世纪晚期引入绵羊,北美的绵羊和山羊的数量,情况会是如何呢?如果要饲养足够数量的羊,这类与事实相反历史中的问题,即使我们把规模扩大到欧洲层面上来计算,单位利润高,羊毛需要的土地大约是棉花的十二倍。这种情景很诱人,在1850年,在这个世界当中,被用于解释工业革命在能源体系中从有机经济(以木材、但是,如果没有棉纺织品,
相比之下,从这些方面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