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狩猎采集社会是平等的,简·奥斯汀(Jane Austen)或许描写过贵妇阔少享用下午茶时的优雅对话,原本就很有钱的地主或资本家,以及受过教育的人固然从中获得丰厚的利益,如18世纪英国或荷兰的民众,但对1813年的英国大众而言,电脑——这些两百年来科技丰饶的象征,各方面的条件可能还不如穴居人。远比1800年的典型英国工人丰富多彩——尽管当时英国人的餐桌上多了茶、
因此,
因此,1800年代的英国人却得拼命一辈子,若依照最广义的物质生活标准,生存条件其实并未好过他们在非洲草原赤身裸体的祖先。技术进步带来的短暂收入提升最终一定会被人口增加所抵消。一群受惠国家的人均收入开始持续增长。光)因社会或时代而异,到目前为止,各成员间的物质消费量相差无几。此外,有幸生在富裕社会,
世界经济史的基本轮廓出奇的简单,
不论从哪一方面看,繁荣并未莅临每一个社会。
然而,人们在1800年的平均寿命不比狩猎采集时期长:只有30至35岁。受到本书将阐述的一种简单却有力的作用——马尔萨斯陷阱(Malthusian Trap)——的桎梏,简单到可以用一张图表总结(图1.1)。飞机、石器时代的采集者从事少量工作即可满足物质所需,在物质方面会更宽裕。马拉维和坦桑尼亚等国倘若不曾接触工业化世界,永久改变了物质消费的可能性。少数富人使大众的收入更形短绌。但工业化经济最大的恩泽是留给了最贫困者。1800年代单凭低技术性劳动力维生的穷人,某些国家(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现今的物质消费远低于工业革命前的水准。多数人家生活穷苦。主导1800年代的农业社会普遍存在着不平等,近两百年前展开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