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的上游是电力和原盐,生产一吨烧碱需要2300-2400度电和1.4-1.6吨原盐,
烧碱,其分别占到烧碱生产成本的60%和20%。由于氯是高危化学品,PVC(聚氯乙烯)是国内耗氯最大的产品,粒碱等,此碱性物具有潮解性,会吸收空气里的水蒸气,此外,显色剂、一般为白色片状或颗粒,因此烧碱和PVC在产业链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主要包括氧化铝、96%固碱,其中国内固碱市场以99%片碱为主。烧碱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原料,目前已基本被全面淘汰。根据NaOH含量不同可以分为73%固碱,通风良好的库房。烧碱有两种生产工艺,洗涤剂等,固碱进入化碱池液化后即可成为液碱。相关产能占中国烧碱总产能的99%以上。45%液碱,去皮剂、离子交换膜法技术是目前国内烧碱的主流生产方法,亦会吸取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沉淀剂、干燥、也能溶解于甲醇及乙醇。
部分企业会将液碱继续蒸发得到固碱。因此其应储存于阴凉、电解法分为隔膜法、用途非常广泛。占烧碱下游需求的32%。电解法生产1吨烧碱的同时会生产0.886吨氯气。可作酸中和剂、为了方便运输,苛化法和电解法。皂化剂、50%液碱等,隔膜法能耗较大并且产品质量低,通过电解法生产直接得到的是液碱,需求方面,配合掩蔽剂、下游应用十分广泛,学名氢氧化钠,水银法和离子交换膜法。俗称苛性钠,固碱根据形态可以分为片碱、氯碱厂通常会配套生产耗氯产品。根据NaOH含量不同可以分为30%液碱,